近年来,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,各地纷纷探索出符合自身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。陕西省兴平市在这一过程中,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和资源禀赋,走出了一条“特色产业+就近就业”的新路子,不仅有效拓宽了群众的增收渠道,更为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。
兴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,交通便利,气候适宜,农业基础雄厚。然而,过去由于产业结构单一,大量劳动力外出务工,导致农村空心化问题严重。为了改变这一现状,兴平市因地制宜,充分利用当地资源,大力发展特色产业。通过政策引导、资金扶持和技术培训,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,形成了以果蔬种植、畜牧养殖、手工艺品加工等为支柱的多元化产业格局。
在特色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,兴平市还注重解决群众的就业问题。通过搭建就业平台、开展技能培训、鼓励企业吸纳本地劳动力等措施,实现了“家门口”就业的目标。这不仅降低了群众的就业成本,还增强了他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。
在兴平市的众多特色产业中,果蔬种植尤为引人注目。当地政府积极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,推广新品种、新技术,提升农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。如今,兴平的苹果、葡萄、猕猴桃等特色水果远销全国各地,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。以某村的苹果种植为例,通过引进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模式,果农们的收入比过去翻了一番。
畜牧养殖业也是兴平市的一大亮点。当地依托丰富的饲草资源和良好的养殖基础,大力发展牛、羊、猪等畜禽养殖。政府不仅提供养殖技术培训,还帮助养殖户解决资金、市场等问题。如今,兴平的畜牧产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,养殖户们的腰包也鼓了起来。
手工艺品加工则是兴平市另一特色产业。当地有着悠久的手工艺传统,通过政策扶持和市场化运作,一批手工艺品加工企业应运而生。这些企业不仅吸纳了大量本地劳动力,还带动了相关产业链的发展。以某手工艺品加工厂为例,该厂生产的刺绣、陶瓷等产品深受消费者喜爱,年销售额突破千万元,带动周边数百户农民增收。
在推动特色产业发展的同时,兴平市还注重优化就业环境,提升群众的就业能力。当地政府联合职业院校和企业,开展了一系列技能培训活动,涵盖种植技术、养殖技术、手工艺品制作等多个领域。通过培训,群众掌握了实用技能,增强了就业竞争力。此外,兴平市还通过举办招聘会、搭建就业信息平台等方式,帮助群众实现就近就业。
某村的张大姐就是这一政策的受益者。过去,她一直在外地打工,收入不高,还无法照顾家庭。自从参加了村里的手工艺品制作培训后,她在家门口找到了工作,月收入超过3000元,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。“现在在家门口就能赚钱,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了。”张大姐笑着说。
兴平市还积极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,吸纳本地劳动力就业。通过税收优惠、财政补贴等政策激励,许多企业纷纷响应号召,优先招聘本地员工。某农产品加工企业负责人表示:“政府给了我们很多支持,我们也要为当地群众做点实事。现在公司80%的员工都是本地人,大家工作积极性很高,企业效益也不断提升。”
在“特色产业+就近就业”模式的推动下,兴平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。群众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,生活质量明显改善,乡村振兴的步伐愈发坚实。数据显示,近年来兴平市农民人均收入年均增长超过10%,贫困人口大幅减少,乡村振兴综合指数位居全省前列。
兴平市的成功经验表明,发展特色产业和促进就近就业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。通过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,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,还能为群众提供更多就业机会;而通过优化就业环境、提升群众就业能力,则能够实现产业发展与就业增收的良性互动。
未来,兴平市将继续深化“特色产业+就近就业”模式,进一步拓宽群众的增收路。一方面,将继续加大政策扶持力度,推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;另一方面,将进一步优化就业服务,提升群众的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。通过多方联动、多措并举,努力实现产业兴、百姓富、乡村美的美好愿景。
在兴平市的田间地头、工厂车间,处处都能感受到特色产业和就近就业带来的勃勃生机。群众们忙碌的身影、洋溢的笑容,无不昭示着这条增收路的广阔前景。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兴平市将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,谱写更加辉煌的篇章。
评论(0)